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滨海边疆区分局近日公布一则消息:两名19岁青年在乌克兰情报部门指使下,试图焚烧当地铁路中继柜,被当场抓获。
这个夹在中国与海参崴之间的关键区域,正是中俄远东合作的核心枢纽——普京亲自推动的“转向东方”战略命脉,如今却成了乌克兰特工的破坏目标。
被盯上的滨海边疆区铁路,是连接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太平洋港口海参崴的运输生命线。
2023年至今,中俄贸易额猛增26.7%,突破2181亿美元,其中超1.49亿吨货物依赖西伯利亚铁路和贝阿铁路运输。
而这条铁路一旦瘫痪,相当于掐断了中俄贸易的“输血管”。
类似的袭击早有预谋:2024年11月,乌克兰特工炸毁贝阿铁路的北穆亚隧道和“魔鬼桥”,导致中俄货运列车被迫改道,俄方紧急维修数月。
乌媒甚至公然宣称:“这是对中国的警告! ”
泽连斯基政府的行动步步升级:
2023年底,乌克兰将中铁建列入“国际战争赞助商”名单,污蔑其参与克里米亚隧道工程“助俄运兵”。 此前中石油、中石化已遭同样手段打压。
利用俄远东地广人稀的特点,乌情报部门多次招募当地人实施破坏。 2024年布里亚特共和国爆炸案中,袭击者伪装成铁路工人,在隧道油罐车埋设炸弹。
2025年5月,乌军发动“蛛网行动”,无人机跨越4800公里炸毁西伯利亚别拉亚空军基地,重创俄战略轰炸机群。 俄退役军官坦言:“我们以为纵深是护盾,没想到成了软肋。 ”
乌克兰的远东破坏绝非偶然:
中俄正推进圣彼得堡-北京高铁、北极-太平洋铁路等四大远东基建项目,乌方企图制造安全恐慌,吓退中国投资者。
乌外长曾一边批评中国“未要求俄归还领土”,一边又示好称“中国是最大贸易伙伴”,矛盾态度暴露其挑拨意图。
美欧援助疲软,泽连斯基频繁炒作“中国援俄”论,甚至召见中国大使施压,试图换取西方军援。
乌克兰的袭击屡屡得手,暴露俄远东防御的系统性漏洞:
在“蛛网行动”中,乌方贿赂俄卡车司机,将117架无人机藏进货柜运抵军事基地。
俄军反无人机仍依赖高价导弹拦截廉价FPV无人机(单架成本仅300美元),陷入“经济消耗陷阱”。
俄乌冲突消耗主力部队,远东仅靠象征性驻防。 日媒分析称:“若日本趁机进攻北方四岛,俄几乎无兵可守。 ”
面对威胁,两国已展开反制:
俄朝签署《互助条约》,朝鲜为俄守卫远东边境,缓解俄军兵力不足的压力。
俄军加速部署“天竺葵-3”无人机防御系统,并在铁路沿线增配热成像监控。
俄联邦安全局在远东展开多轮抓捕,仅2025年6月初便在滨海边疆区破获3起间谍案。
符拉迪沃斯托克(海参崴)的爆炸烟尘尚未散尽,但中俄货运列车仍轰鸣着驶过远东平原。 当乌克兰特工在隧道阴影中埋设炸药时,边境检查站的新式扫描仪正逐帧筛查过往货柜——这场贯穿欧亚大陆的攻防战,早已超出俄乌战场的边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