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在练习王羲之行书时,会选择《兰亭序》《圣教序》《兴福寺半截碑》等作品,但它们都有各自的不足之处。《兰亭序》真假难辨,而且情感压倒了笔墨,并不适合初学者;《圣教序》镌刻时,行书入碑技艺尚不成熟,所以在字与字的行气、衔接上并不到位,出现了板滞的弊病。《半截碑》残损不堪、字口漫漶,也不便于临摹。
图片
与它们相比,碑林第二陈列室中有一块王羲之真迹书丹的碑刻作品,不仅克服了以上的诸多不足,而且完完整整、细节纤毫毕现,足足有5000余字,体量相当于16部《兰亭序》了,它就是集王羲之行书《道德经》。
图片
关于此作的来历,在书法史上有着确切的记载,公元648年,玄奘西行归来,李世民为表彰其功绩,敕令大书法家怀仁和尚,不惜资财,以内府搜集到的王羲之真迹,集成一部《集王圣教序》。怀仁历时二十余年,将此碑集成。
图片
与此同时,李治又敕令大书法家唐玄序利用王羲之真迹,集字成了这部《集王羲之道德经》,此卷耗时更长,完成时已是唐玄宗时期。无论是选字的精准度还是集字的章法,或是碑石保存的完好程度,皆优于《集王圣教序》,只因此碑一直为私人秘藏,故而知者不多。
图片
这件《集王道德经》,每一个字都是精挑细选的王羲之真迹中的范字,在集字时更是尤为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开合向背以及笔意连接,所有此卷气息浑然天成,甚至与王羲之亲笔书写状态无二,更为难得的是此卷几无字口漫漶的字,其清晰程度直与墨迹比肩,我们能清晰窥见其点画细节理路。
图片
对于学习者而言,此卷更胜《集王圣教序》。内容上,《道德经》作为“万经之王”,不论是知名度、篇幅还是内涵,都远高于《圣教序》;而在书法上,此作也是从宫内所藏王羲之真迹入手,字字优中选中。《圣教序》完成后,它取长补短,体例更加成熟、刻工更为细致,大书法家李邕还参与了集字、镌刻工作。
图片
而相比于《兰亭序》,此作更加“理性”,它不是王羲之酒后的“性情之作”,每个字都有着完整且精微的处理,比如尖锋入纸、中锋行笔、提按顿挫、绞转连带、一搨直下、内擫取势等,无不是典型的晋人风格,所以学界称之为“王羲之行书的'百科全书’”。
图片
图片
而今,我们将此卷原碑拓本进行了超高清的1:1复刻,同时配上了内容释文,更便于大家临摹学习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